悉尼生活的点点滴滴......

2007年2月15日星期四

脑体倒挂

记得有那么一段时间,“脑体倒挂”曾在中国一度成为一个时新名词被各大媒体以及街头巷尾引用。起因就是那时的人们突然发现——“卖茶叶蛋的”收入可以超过“搞原子弹的”。

每个现象的存在,都有它的合理性和必然性。而当时应该是在80年末90年代初,市场经济在经历步履蹒跚“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初期后,终于慢慢步入正轨。曾被人不屑一顾的个体户,随着当时足以引来啧声一片的“万元户”出现,终于也能堂堂正正地成为社会主义主体经济以外不可缺少的一种经济成分之一(说实话,已经好多年不用再被迫强记这些政治名词了,如有用错请见谅!)

十多年后今天的中国,已经顺应了世界的潮流,没有人再会追究Bill Gates是否辍过学,成功便代表了一切。

但是没头没脑地会想起“脑体倒挂”这个字眼是缘于今天和客户的一番聊天。
很巧的,这个上海朋友(以后就简称C)也是在01年以家庭团聚的签证来到悉尼,如今车房皆备,儿女绕膝。因为是同龄人吧,很不避讳地谈起了在澳洲的工作和收入。老乡是开Truck做delivery的,如果还是在上海的话,这样的工作估计会立刻被亲朋好友的口水淹没(不得不承认,上海人的势利和要面子指数还是颇高的)。然而,在悉尼,如果有这样一份一年所得税就要交掉3万澳币的工作招人的话,必定会出现趋之若鹜的景象,收入相当于我们政府部门的区域经理(一个我需要仰视的职位!)了!

尽管如此,C说可能是理念的问题吧,local people总是很happy也很悠闲地过日子,没有什么面子不面子的问题,更没有什么积蓄不积蓄的概念——有钱了,一家人拉到海边度上那么几星期假;等到差不多花完了再去赚。他们也有着自己的budget,安排好每两周的开支(因为大多数薪水都是两个星期一发的),该买什么就买什么,很少因为冲动而购物,有打折的机会他们也会提早在购物清单上列好。很少有人考虑那么多关于退休以后的事情。

而中国人吧,第一代来的总是拼命赚钱买房、供房,然后肯定会送小孩去补习班,争取考精英公校或拿私校奖学金,再有点钱的还是买房做投资...... 好象总是那么累。而且大多数中国人还是希望自己(至少是自己的孩子)能有一份“体面”的工作,而不是体力工作。

说到这里,C说,不管每个人的想法怎样,澳洲还是一个很公平的地方,你愿意多做就有多的收获。智力和体力是平等的。

是呀,最重要的是你应该有你选择的自由吧。也许“脑体倒挂”从一开始就是一个错误的概念。

希望所有带着自己和家人的梦想来到澳洲的人们,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自由!

1 条评论:

匿名 说...

嗯,说得对,中国人为面子活的太累了,想想也没有什么意思,一辈子就活给别人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