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尼生活的点点滴滴......

2007年1月18日星期四

我在悉尼的两个家庭医生

在悉尼看病,除非是在半夜或者是急诊,一般都是去GP(家庭医生)那里去看的。

GP都是有执业资格的私人医生,有自己单独开馆行医的,也有加入Medical Centre与其他医生一起开业的,前者更象一般的经商者,后者虽然也是自雇人员,却更象时间固定的上班一族。

来悉尼后,陆陆续续也看过不少GP,不过印象最深的要数Dr E和Dr L了。

Dr E来自香港,在Parramatta单独租了一幢小楼,楼下是诊所,楼上则为住家。Dr E国语基本上不会,碰到一些术语只能英语夹粤语来解释。尽管如此,很多来自内地的华人仍然会找Dr E看病。据说这是因为在89、90期间来澳的中国留学生,在获得正式身份前,在Dr E这里都受到过减免一半诊金的优待,所以很多留学生在这里稳定下来后,都会继续推荐家人朋友来这里。另外,通常自己单独执业的医生也会让人觉得经验够丰富,技术够全面。
不过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语言问题,还是我们去看的病太小儿科,每次排队等待都要在半小时以上(如果没预约的话),看却看不到5分钟。终于在一次哭笑不得的经历后,我下决心转去其他医生那里看病了。
那段时间,我总是觉得左肩疼痛,于是找了时间去了Dr E那里。Dr E什么也没问,立即开了个单子去车程10分钟的地方拍片子。折腾了半天,终于拿到片子给Dr E看。看了也就十几秒钟,Dr E给出的结论是......我左肩有块骨头比正常要长了一点点......晕......其实就是那段时间粘在电脑上的时间太长了一些,而坐姿又不太正确而已。不久自己就好了!

接下来,寻寻觅觅了一番,终于找到了现在看的这个GP——Dr L。
L 开始是在medical centre做,而后在Auburn开出了自己的诊所。
L也是香港人,却能说一口流利的国语。L没有一些医生居高临下的臭架子,但我最喜欢L的特点是他的“饭泡粥”(上海话,话多的意思。)
在人不多的时候,L很能侃,可以从大长今聊到SKII,小孩的教育问题到他的体育爱好羽毛球。他很乐意发表自己对人对事的看法,也会很耐心地把你当作医学院学生来和你探讨病症的起因及预防方法。所以,认真的病人可以从L这里学到很多东西。尽管车程要半小时左右,我依然愿意去L那里。

总的来说,澳洲的医生比起国内医生更人性化,更和蔼可亲,也没有收红包等陋习。但医生也不是万能的,我们可以通过医生了解更多的正确方法和医学知识,而家人及自己的革命本钱仍要靠自己来照顾。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