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看了SBS台的一个纪录片,叫作“Please Vote For Me”。讲的是中国武汉一个小学三年级某班用民主投票方式选班长的真实故事。
纪录片是由一个宣扬民主的组织提供的。我想它的本意是想介绍各地对民主的看法和进程。
片中有3个8岁的小孩——在这里就简称Y(女),Z (男),C(男),在老师宣布新的民主选举方式后,各尽所能,积极展开拉票活动。
首先,他们要过一个才艺关。Y,Z都表演了长笛,C表演了唱歌。表演本身都其次,有趣的是他们在台下的激烈斗争。其中C小朋友自始至终都展示了超凡的当领导的潜质,当Y和Z都还在忙着练习节目的时候,他已经开始四处笼络人心,甚至偷偷组织了几个比较调皮也是比较容易煽动的小朋友去喝另两个的倒彩,先声夺人地先给对方造成压力。然后他还穿梭Y和Z之间,进一步煽风点火,让他们的对立情绪加强。
表演之后,支持C的小朋友占了多数,Z本身已连任两年班长,一时有点难以接受现时,和好朋友说打算退出。C听说了显然很高兴,但他却跑到Z面前说,不管怎样他肯定会投Z一票。
这时候,家长们也开始更多的介入了。Z的爸爸是当地轻轨公司的头,看到儿子闷闷不乐,出了个主意,让Z请全班免费乘坐新建成的轻轨游览武汉。游览途中,Z还作了即兴演唱表演。大家都兴高采烈的时候,C在那里有点垂头丧气。
果然,经过这么一次笼络感情的活动,民心又转向了Z,C只剩两个死党支持了。
最后一站是残酷的辩论。三个对手两两作战,轮流质问对方,也就是揭对方短处。家长们在这一轮里各出奇招。Y一直是里面比较老实的小朋友,她的妈妈也就是在辩论前带她出去玩了一天减轻她的压力,顺便激励一下。Z爸爸和C的妈妈都捉刀替儿子写了洋洋洒洒的辩论前发言,并制定了作战对策。
辩论的结果是,Y提问过于温和,三两下就被Z从Y的爱哭和吃饭慢上纲上线到缺乏自信和领导能力差弄得没有招架之力。
而C和Z的辩论是最精彩的一段,C提出好的班长应该是好的管理者,指出Z过去的管理是建立在暴力(也就是动手打人)的基础上的,引来了班级大多数人的附和。不过,Z的领导爸爸不是白当的,Z按照爸爸拟定的策略出其不意地当众问C,他会投票给谁。C愣了一下后回答投C自己,Z立即指责他是骗子,不诚实,(其实更应该说是虚伪吧,但小孩可能不懂)因为C曾在私下不只一次地说要投Z。如果C真的回答说投Z的话,Z又会按爸爸教的说那是缺乏自信的表现。
这还不算,C还拿出了更绝的绝招,他在辩论结束前预祝大家在即将到来的中秋节节日快乐,并赠送了每个同学和老师一份小礼物(当领导的爸爸财力也不简单!)。
最后这次民主投票选举的结果是,Z以压倒性优势再次荣任了班长之职。
很多澳洲观众看了之后评论道,中国的小孩很smart,但也惊叹他们的世故和对待对手的刻薄(very mean),他们想不通,老师和家长怎么可以任由他们不顾友情地互相践踏和攻击而不闻不问反而是鼓励的。
我想,如果把这放在美国总统选举前,一定会是一场很好看的竞选模仿秀,小孩还会被认为很优秀和具有当政治家的潜力的。但是,放在生活中这样一群只有8岁的孩子身上,我真的不知道该说什么。
7岁的儿子和我一起看了一会儿,半懂不懂,在落败的两个小孩在电视里痛哭的时候,他也红了眼睛,问我:“他们是坏小孩吗?为什么他们要在人家背后说坏话?” ...... 是我们这里的教育落伍了吗?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